在镇远县羊坪镇竹坪村的裕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内,负责人杨志正穿梭于猪舍之间,仔细观察着生猪的生长情况。他的眼神中满是期待,再过1个月,养殖场存栏的 2300头生猪便能全部出栏,这无疑将为他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。

据杨志介绍,他的养殖场一年出栏两次,可出栏5000多头生猪,预计今年总产值可达1500万,纯利润在50万-60万之间。
这份亮眼的成绩单,源于他对产业机遇的精准把握。2016年,温氏集团在玉屏投资建厂,羊坪镇党委、政府迅速行动,探索建立了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生猪代养模式,一边为本地合作社与企业牵线搭桥,一边出台配套政策,吸引在外能人返乡创业。当时在外务工的杨志正是被这股热潮“拉”回了家乡,他和合伙人凑了近 500 万元建起养殖场,开启了生猪代养之路。
“代养”的核心优势,在于风险共担、互利共赢。按照合作协议,温氏集团全程提供猪苗、饲料、防疫技术和标准化养殖方案,合作社只需按要求做好日常管护,生猪达到出栏标准后由企业统一收购。“从猪苗到销售‘一条龙’保障,我们不用操心市场波动,专心把猪养好就行,这让我们心里特别踏实。”杨志说。如今,养殖场已实现全流程现代化管理,自动控温、通风、投喂设备覆盖所有猪舍,工人经全身消毒后进入养殖区,从环境到饲料再到疫病防控,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,为生猪健康生长筑牢“防护网”。
产业发展的红利,正持续惠及更多村民。2017年,羊坪镇通过“合作社+贫困户”模式,将30万元扶贫资金注入裕民合作社,30户建档立卡户每年可获得7%的分红,稳稳实现脱贫增收。在养殖场务工的竹坪村村民胡万琼,更是切身感受到了这份“家门口的幸福”:“不用外出打工,每月能拿4000元工资,还能照顾老人孩子,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。”据统计,截至目前,杨志的养殖产业已累计带动当地60余名村民就业。

随着“生猪代养”模式日趋成熟,羊坪镇的生猪养殖产业已形成规模化、集群化发展格局。全镇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有6家,其中今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有3家,存栏1.4万余头,稳定带动10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。此外,全镇1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(企业)有18家,肉牛年出栏1500余头,存栏3000余头,带动50多人就业,以生猪、肉牛养殖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。
接下来,羊坪镇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推动养殖产业进一步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吸引社会资本投入,扩大养殖规模,提升产业竞争力;延伸产业链,发展深加工产业,提高产品附加值;积极开拓市场,打造本地特色养殖品牌,以产业兴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,让村民们共享产业发展的成果。